很显然,这个家属把人血白蛋白当做了补充营养的营养药。 实际上,2000年,世卫组织就已宣布将白蛋白从治疗营养不良基本药物目录中删除了。 白蛋白缺乏人体必需氨基酸中的色氨酸和异亮氨酸,不利于合成人体蛋白。 输注的外来人血白蛋白由于分子量很大,蛋白质大分子并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。进入人体后,需要先经过肝脏分解代谢为氨基酸和短肽类物质,然后再经过肝脏合成为自身的白蛋白。 而且,由于白蛋白半衰期长达20天,进入人体的白蛋白并不能马上发挥营养作用,所以在效益方面远低于平衡氨基酸制剂,并不适合作为营养补充剂。
图片来源:123RF 对于营养不良的肿瘤病人,还有食欲不振的化疗病人,白蛋白低的主要原因是肿瘤消耗,分解代谢增强,而热卡与氮合成不足。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营养问题,就要加强患者的肠内和肠外营养,提供合适的营养底物。比如肠内营养制剂,还有肠外营养(通过输液增加营养),氮源应首选平衡氨基酸制剂,而不是人血白蛋白。 从单纯提供氮源这一点来说,一瓶白蛋白可能还不如一只鸡蛋提供的氮源丰富。 对于恶性肿瘤病人, 什么情况下应该输人血白蛋白呢? 人血白蛋白的作用主要是提高胶体渗透压,维持血管内容量,调节组织和血管之间水分的动态平衡。 简而言之,就是通过白蛋白锁住血管内水分,防止水分子通过血管壁分子间隙漏到血管外。只有当恶性肿瘤病人严重营养不良出现皮下水肿,或者出现胸水、腹水、心包积液等浆膜腔积液时,医生才会建议病人输注白蛋白。
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单纯的低蛋白血症,若不伴随胸腹腔积液、自发性细菌性内膜炎、肝肾综合征等情况一般无需额外输注人血白蛋白。 还有一点值得提醒的是,人血白蛋白更不是增强免疫的药,它对免疫功能提高没有太大作用。参与人体免疫机制的是球蛋白,而不是白蛋白。 对于免疫力极度低下、重症感染等病人,通常建议输注丙种球蛋白或胸腺法新。而人血白蛋白内由于含有某些生物活性物质,大剂量输注反而可能对机体免疫功能产生干扰作用。
|